学好网
搜索

怎么预习古文的方法

学大教育
来源:学大教育

2023-06-07 09:11:23 | 阅读:

进入 >

怎么预习古文的方法_预习古文

要学习和掌握通假字。通假字就是同音代替字,即用一个同音的字来表示另一个同音的字的义。掌握好通假字的学习对学生学好文言文是很有帮助的。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带来怎么预习古文的方法,希望大家喜欢!

怎么预习古文的方法

1、重视预习,学会自学

课前一定要借助注释自己逐字逐句去翻译,不要坐等老师来讲解。预习时注意找出疑难字句提交课堂讨论,向老师、同学请教。对字词要进行归类认识,突出,突破难点。有相当多的文言实词是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我们要善于记忆、比较、归纳、整理,把“字词”学“活”。可以自己制作一个“常用文言词简表”,列出“词、词类、意义、例句”几个栏目,使知识系统化,提高学习效率。

2、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

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其意义、用法总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显示出来的,积累文言字词不要死记硬背,而应结合“语境”去揣摩。但是只把串讲一概当成解释字义的根据,这种本末倒置的方法也是十分有害的。

例如“至于劝善规过足矣”一句,课文下面注解为“能够做到规劝行好事,不行坏事就不坏了”。这仅是串大意,但学生常据此对号入座地去释义,误以为“至于=能够做到”,“足=不坏”,这就脱离了字词的既定意义,造成错误概念。

其实“至于”和“足”不解释也行。而若认为“劝=规劝”,就又脱离了具体语境,因为“规劝”与行善搭配不起来。这个“劝”就是“劝勉”的意思,与“劝学”的“劝”同义。对翻译和字义的准确解释不加区分,很容易违背理解字义词义的基本原则。

3、牢牢记住主要文言句式

主要文言句式有五种: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每种又有几种不同形式,记住形式,便于识记和理解。例如,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

1)、“。。。。。。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

(2)、“。。。。。。,。。。。。。也。”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3)、“。。。。。。者,。。。。。。。”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齐策》)

(5)、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怎么预习古文的方法分享

◆注重课内字词的积累

初中阶段的课内文言文没有生涩难懂的文章,大部分词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意思相同或相近,一般采用组词、换词的方式,学生可以自己疏通文意,因此掌握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就成了和难点,其中包括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从中考走向看,年之前,课内的字词意义的考查侧重于一词多义、虚词的考查。从年中考开始,考查到实词,解词语一题考查的是通假字,所以同学们在平常的学习中一定要养成整理和积累的好习惯,准备专门的记录笔记:要注重平常的整理和积累,而不要等到中考复习时再一点点去整理,那样时间也不允许。

例如,《核舟记》中的“高可二黍许”;《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五柳先生传》中“先生不知何许人也”;《隆中对》中“时人莫之许也”,这四篇文章中的“许”,意思各不相同。学生就应该把它们整理在一起,一点点积累下来,不断填补,到中考复习时必然省下来很多力气还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到了冲刺阶段,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取舍,筛选词来复习。而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也不外乎课内的词和常见词的迁移。“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只要做好课内的功夫,课外自然水到渠成。

◆翻译需把握特殊句式

中考语文课内外文言文还有对句子的理解和翻译的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要把握“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讲求抓住关键词,字字落实,不漏字词,不出现错字,同时还要顾及全句的意思,使语句通顺连贯。

从近几年中考看,翻译句子往往考查特殊句式,所以除了用留、换、补、增、删、调、扩等方法外,学习中要格外注意文言句式的特点,中考虽不考查古汉语特殊句式的专业术语,但要学会灵活运用,所以对老师强调的特殊句式也要经常整理记录,经常复习,把握规律,才能学以致用。

◆通过阅读来理解、记忆

近几年,特别从年中考来看,简答题只在课外文言文中考查,但是没有根基不会平地起高楼,平时课内的文章就不解意,到做课外时必然不会分析,所以平时对课内文言文的思想内容的重视,是备考的首要步。

对思想内容的理解,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得到提升,这中间除了理解字词得以疏通外,“读”也是很好的方法,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如果能熟读,内容就更容易把握。也好尽快地在读熟的基础上,抓住关键的句子,从中筛选到题目要找的信息。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就是这个道理。而且读可以培养语感,然后熟练断句,断句正确,意思才能理解。

◆灵活多练,巩固积累

虽然不提倡题海战术,但适当的练习却非常必要。通过练习既可以巩固积累,又能寻找规律,归纳方法,达到灵活阅读、解决问题的目的。

近几年中考课外文言文大多考查的是人物传记(从年的屈原,年的韩愈,到年的墨子)。所以,学生在练习时超卓可以分门别类积累材料,如记叙类,传记类,议论类等,在分门别类的同时寻找规律,进行归纳积累。如表现人物性格的词语有哪些,表达故事说明的道理的词语有哪些,分析人物在文中说了什么,做了什么,通过他的言语行动来把握性格特点,再选用你所积累的合适词语。

怎么预习古文的方法技巧

1.掌握基本知识结构

文言文大体上可以分为词和句。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其中,实词又可以分为五类:①单音词和双音词。文言文以单音词居多,现代汉语以双音词居多。如“妻子”一词在现代文中是一个双音词,意指老婆,而在文言文中则是两个单音词,是指老婆和孩子。②古今异义。包括同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改变和名称说法改变等。③一词多义。如“引”字,本义为开弓,引申义有五种之多:延长、伸长;拖、拉;引导、带领;拿、引用;后退、退却。④通假。包括通用、假借和古今字。其基本规律是“同音代替”。⑤词类活用。包括:名词活用作状语;名词活用作动词;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能动用法、意动用法和为动用法。 句也可分为五大类: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其中倒装句又可分为主谓倒装句、动宾倒装句、宾语后置句和状语后置句。

2.断句

古人写文章,没有标点符号,因此,如何断句直接影响着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断句,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准确把握文言文的基础知识,理解关键的词语,判断清楚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其次,要了解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识。如人名、地名、官职名等的表达方法,委婉、避讳的行文习惯等。第三,掌握文中对话、转述、引用的一些规律等。如文中常以“曰”、“云”、“谓”等词语作为引用、转述内容前的标志。第四,根据常用于句首、句尾的词语来判断。如常用于句首的词有盖、夫、是时、后、既而、然且、然则、公、窃、寡人等词。常用于句尾的有与、邪、乎、哉等语气助词和奈何、也夫、矣哉、云尔、云云等复音虚词。 还有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嘻等等。第五,还可以根据句中 常见的惯用词语来断句。如表示序数和表示顺序的词语,表示疑问的词语。此外,还可以根 据常用句式、固定句式或修辞手法来断句。

3.掌握正确的翻译方法

人们通常以“信、达、雅”作为衡量一篇译文好坏的标准,文言文的翻译也是如此。好的译文能够将一篇文章在另一种语言环境中真实、地再现出来。如果将一篇寓意深刻、很有文采的文章翻译得干巴生硬,或艰涩难懂,就没有完全达到翻译的目的,同时也歪曲了 原作。可见,翻译不仅是文言文综合水平的体现,也反映出译者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忠 实原作、字字敲定、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是翻译文言文时应遵循的总原则。具体来说,翻 译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补充省略的部分。原文中省略的部分,如谓语、主语、宾语等,要视情况补充完整。②调整语序。文言文中有很多倒装句,如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都与现代汉语的语序不同,翻译时应调整过来。③适当增减。有些文言文的语句,非常 精练,言简意丰,翻译时应做适当补充,以充分表达原文的意思。相反,有的文章为增加气势,,故意用一串有同样意思而说法不同的句子,这时,翻译就要合并凝缩。此外,还要注意句子的语气、句子间的关系、修辞手法等,翻译时要完整贴切地表达出来。

4.多读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读,尤其是反复诵读。是学好文言文的法宝,脱离语言环境,干巴巴地去记一些语法规则是很难达到的,超卓是在阅读过程中,掌握词语的用法及重要的语法现象。多读可以巩固加深课堂所学的知识,培养语感,以达到能够熟练 阅读其他古代作品的目的。放声的反复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之一,它可以使我们对文言文有丰富的感性知识。而且,古代的作品很讲究内在的韵律和节奏,反复阅读可以充分地领略古文的音乐美,增加学习的兴趣。

编辑:yongbin
温馨提示:免费领取0元试听课!满意在报名!
中小学辅导
查看更多 >
猜你喜欢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