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11 01:01:55 | 阅读:
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白话文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通往广场路不止一条教学设计【优秀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父亲教导“我”的话。
3、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从中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从而树立积极奋进的生活态度。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师介绍:这是世界盛名的罗马城市广场,仔细观察图,你从图中感受到什么?
2、师:有句俗语:“条条大路通罗马”就是这幅图超卓的注释,课文中童年的我在父亲的怀抱中就得到了这个宝贵的教诲,并且对自己的一生都产生很大的影响,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一篇略读课文(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由学生直观进行感受,引出本课主题并对“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句话有了感观的认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伏笔)
二、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提示1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3)思考课文主要内容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词,词的理解
(2)指名读课文,概括课文大意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加强词语的理解,理清课文脉络,促使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文章内容,同时学生也从中体验到自主学习的快乐。)
三、自主阅读
1、出示自学提示2
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后与同桌交流
(1)“我”是怎样克服遇到的困难的,课文中哪些事或句子给你印象深刻,谈谈体会。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的含义
(设计意图:抓住文前阅读提示,提出学习要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2、指生汇报,师相机引导
联系句进行理解
(1)“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
(写出了“我”当时异常兴奋的心情)
(2)“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
(形象地写出了“我”“大喜过望”之后的失望,沮丧
(3)“从此一条时装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
“源源不断”的意思
(4)是谁鼓励她克服困难一次又一次走向成功呢?
齐读父亲说的那段话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自主读书的基础上,畅所欲言,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由性,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表达自己对课文的感悟,和由此获得的启迪)
3、小结写作方法
体会恰当地选择材料和详略得当地表达的好处
(设计意图:及时进行写作方法的渗透,希望对今后写作文能有所启示。)
4、联系自己经历,谈谈你对“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理解。
(设计意图:联系自己的经历,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加深对“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理解,使学生从中切实受到教益。)
四、拓展
1、现在知道通往广场的路指的是什么路?
2、出示两句有关成功的名言
3、送一首小诗
(设计意图:使学生能以正确的心态面对今后的生活,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五、总结:这节课我们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了“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含义深刻的话,给我们的人生上了很好的一课,希望同学们在以后学习生活中,时刻做到困难面前不妥协,不畏缩,牢记:条条大路通罗马
(设计意图:抓住,紧扣主题,使学生受到感染熏陶。)
六、作业
1、积累文中四字词语,背诵父亲说的那段话
2、练笔:平时你搜集了哪些名言警句?哪句话对你的启发最大,仿照本文的构篇方式,学习文章的写法,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一两件事写一写这句话对自己的帮助和影响。
(设计意图:以基础为本,进行适当拓展,紧密结合本课的特点,进行练笔,照顾到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成功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了第三学段(五六年级)阅读阶段目标:“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一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也是一篇值得引导学生细读的美文。正如国内小语会会长崔峦先生所说:“新课改以来,我们鼓励老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略读课文作精读课文教,可以;反过来,精读课文作略读课文教,也可以。”文本是学习的范本,是阅读与习作的媒介,鉴于本文适合于孩子们的学和悟,有利于孩子们的读与写,具有经典美文身价,因此,笔者将这一略读课文,作精读课型教学之“语料”来设计其教学流程。拟以“悟”串联全文的教学,引导学生从文本走进生活,在文本与生活对接处感悟,悟文本之意,悟生活之理,悟写作之法。
二、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四个生字,能借助词典,结合文本语境理解文中“星罗棋布”、“络绎不绝”、“大喜过望”等成语的意思。
2、正确、→www.baihuawen.cn←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父亲教导“我”的话。
3、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以作者为榜样,树立积极奋进的学习、生活态度,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三、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在文中和现实生活中的含义。
四、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流程预设:
(一)以“悟”激趣,学悟文题
1、激趣:孩子们,请看老师写一个字。“悟”。请你给这个字组个词。悟的范畴多广啊!同学们,从某种意义上说,读书就是悟道。生活是一本无字天书,咱们每个人都是这本书的作者。生活中的许多场景,许多故事,常常能发人深思,引人感悟。今天,让我们来学习美国作家伊尔莎的生活感悟。
2、揭题: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读题。
(设计意图: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悟的过程,其读写能力也需在悟道的过程中提高。“悟”应成为学生阅读亲历的过程和习惯。设计以“悟”导引,揭示课题,旨在开宗明义,让孩子们明白,有所悟方能有所得。为学习本文作铺垫,也激发孩子们学习课文的兴趣,使之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进入学习。)
(二)检查预习,初悟文意
1、检查预习。课前已请同学们按照阅读提示要求,认真预习了课文。你读准这些字音了吗?
2、自读课文,初悟。
人们常说:“有所悟方能有所得。”请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讲什么,你能悟出些什么。
3、交流。
(设计意图:古人云“凡事预则立”,本文语言通俗易懂,预习时可以让学生思考初读课文的感受,收获初读初悟文本之乐。)
(三)挖掘文字,感悟文意
a、星罗棋布,如蛛网般交叉
1、西方有一句谚语“条条大道通罗马”。这句谚语中的“罗马”在哪里知道吗?
出示课件:瞧,这是意大利首都罗马地图。罗马广场是个美丽而古老的地方。这就是罗马的城市广场,这是通往罗马城市广场前面的一条大道,这是城市广场的侧面的风景,这是华灯初上的城市广场。
2、有一次,父亲带作者站在罗马城市广场中央的高塔上,往下看——看到了:脚底下,星罗棋布的村庄环抱着罗马如蛛网般交叉的街道,一条条通往城市广场。
3、理解“星罗棋布”、“如蛛网般交叉”。
4、小结:这样,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就是一张网。网的中心是广场,四周都有通达广场的道路。(板书:网)当我写下这个汉字的时候,你们可能没有想到,我写出了世界上最短的诗。它的题目叫《生活》,内容就一个字——网。很显然,诗人雨果把生活比作——网。
5、如果网的中心是我们要达到的生活目标,那么通往这个目标的道路也有条。正因如此,父亲告诉作者——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如此。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就可以走另一条路试试!” 这段话的意思可以用哪处词来形容?(此路不通走彼路,殊途同归,另辟蹊径等)
(设计意图:道路之网与生活之网的连接,学生在认识上需要深化,在思维上需要跳跃。借助世界上最短的诗《生活》来搭桥,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多重含义,同时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6、课文写了“我”在生活中另辟蹊径的两件事(首要件是——制作40件毛衣,第二件是——举办大型时装展。)
7、请继续读课文,思考阅读提示的问题——“我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自学后与同桌议一议。
8、集体交流:作者牢记父亲的教导——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在遇到困难时,她想到:说话练习:假如: ,就 。
(设计意图: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提示问题“我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让学生自学课文,以“假如……就……”进行说话练习,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进一步体会作者践行父亲教导的过程,进行口语表达训练。)
b、大喜过望 垂头丧气
1、在制作毛衣这件事情中,作者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在接受订单时心情怎样?后来呢?再后来呢?
2、理解“大喜过望”,“垂头丧气”
3、小结:制作40件毛衣事件中,作者从“大喜过望”到“垂头丧气”再到“喜上眉梢”,这让我们想起了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c、与众不同 络绎不绝
1、作者在办时装展时又是如何另辟蹊径?相机理解“与众不同、络绎不绝。”
2、小结:在实现当一名时装设计师的目标时,作者克服了重重困难,同时她也深深懂得一个道理: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当这条路走不通时,我们要善于——(另辟蹊径)!这正是父亲曾经教导她的。因此,作者在文末发出感慨——(父亲的教导让我一生受用不尽——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设计意图:紧扣“另辟蹊径”展开教学,体会文章词语的意思与含义所指,由此,深入开掘文本的内在含义,让学生的研读在思想深处延展。)
(四)拓展阅读,连线生活
1、拓展阅读。
这样的道理,许多人都知道,并从中受益。请读读这份拓展阅读材料。谈谈从中悟到什么。
拓展阅读材料:
战胜命运的孩子
有两个孩子:一个喜欢弹琴,想当音乐家;一个爱好绘画,想当美术家。
不幸得很!想当音乐家的孩子,突然耳朵聋了;想当美术家的孩子,忽然眼睛瞎了。 孩子们非常伤心,痛哭流涕,埋怨命运的不公。
恰巧,有位老人打他们身边经过,知道了他们的怨恨。老人走上前去,先对耳聋的孩子比划着说:“你的耳朵虽然坏了,但眼睛还是明亮的,为什么不改学绘画呢!”接着,他又对眼瞎的孩子说:“你的眼睛尽管坏了,但耳朵还是灵敏的,为什么不改学弹琴呢?”
孩子们听了,心里一亮。他们擦干眼泪,开始新的追求。
说也奇怪,改学绘画的孩子,渐渐地,感到耳聋反而更好,因为,他可以避免一切喧嚣的干扰,使精力高度专注。改学弹琴的孩子,慢慢地,也觉得失明反倒有利,因为,他能够免除许多无谓的烦恼,使心思无比集中。
果然,耳聋的孩子,后来成了美术家,名扬四海;眼瞎的孩子,终于成为音乐家,饮誉天下。
一天,美术家和音乐家又遇见了那位老人。他俩非常激动,拉住老人连连道谢。
老人笑着说:“不用谢我,该感谢你们自己的努力。事实证明,当命运堵塞了一条道路的时候,它常常会留下另一条道路!”
2、连线生活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发现一条道走不通时,我们就要寻找另一条通达罗马之路。在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也可以谈谈自己听到的、了解到的事例。
3、小结:是啊,条条大道通罗马。只要有一颗坚定的心,只要有勇气与困难抗争,那么,你就有可能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老师把这段话送给你们。出示课件“现实生活中……成功属于你!”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习了课文范例,凭着这个例子要让学生举一反三。提供拓展阅读,设计连线生活,让课堂成为学生、文本、生活联系的节点,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在真实的生活中去印证自己的所学所悟。)
(五)回归文本,领悟写法
1、观察生活,感悟生活
回读全文,作者的父亲从通往广场的路说到生活之路,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学会选材,详略得当
作者伊尔莎出生于罗马,后来定居美国。正如课文所写,她年纪轻轻就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20世纪有名的时装设计师。但世事难料,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她的事业受损,被迫宣告破产。但是,她通过不懈努力,后来又成为盛名的作家、优秀的演说家。作者的一生正是“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有力印证!我们可以猜想到,她一生经历的事情很多。而她为什么只选择“制作40件时装”和“举办大型时装展”这两件事情来说明“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呢?这两件事的叙写用了同样的篇幅吗?本文在写作层面上又给你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 “读”指向的目标是“写”,而“写”成就了更高层次的“读”。引导学生回读文本,使之在阅读和习作层面有所悟。明白“悟”的场所之广,悟选材之要义,悟详略得当之益。如此,打破课堂的封闭性,能让学生的学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心灵的舞蹈。)
(六)总结课堂,升华
1、总结课堂: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由《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悟出“通往生活目标的路不止一条”。学习作者之所悟,我们自己也悟得其所!
2、古往今来,许多作家名人写下自己对生活的感悟箴言。请读读——(出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曹雪芹; “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周恩来)其实,在生活这本厚厚的书中,“悟”的场景无处不在。让我们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观察,用一颗善感的心去感悟吧!相信你会成为生活这本书特出秀的作者!
(设计意图:若把课堂看作一条奔流不息的河,孩子们就是那一股股清泉,洁白无瑕、富有生命力。有力的总结,富有升华意义的,能让学生“悟”得的生活之道顺利流淌心间,让“悟”走向深沉。)
六、板书设计:
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悟
通往生活目标的路不止一条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是一篇富有哲理,引导人生,让人终生受益的文章。文章通过回忆小时侯父亲带“我”登上高高的塔顶,看蛛网般通往广场的街道,让我知道“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懂得生活中的路也是如此。随后通过“我”的两次人生经历,让人感悟到:成功是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顽强的意志可以克服许多困难,当再一次冲破艰难、经历苦难后,脚下的路就会多一条。中心句“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由生活故事导入,揭题。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找出能够告诉我们“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的句子,学生找到了两句话,表面的和深层次的,初步让学生了解了课题的意思,第三个环节,了解和研读“我”的两次人生经历。通过我的心情变化和取得成功的句子的分析,让学生读、划、想象、引导感悟,明白生活的路不止一条。第四环节,再回到导入的生活故事,联系生活,写写自己的感受。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是一篇略读课文,我打算一课时完成,可是却发现时间远远不够,一方面是因为课时内容太多,另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在于自己的导向出了问题,略读课文主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获得自己的阅读感受,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点拨犹为重要,就拿父亲说的那句话,“生活也是这样,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就可以走另一条路试试”。当学生找出之后,读过理解后就可以了,因为很多的感悟是需要通过课文的两个故事的理解来获得的,而这儿教师提问太多,放不下。另外很多完全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的问题,可由于怕学生学的不扎实,教师问得太仔细,把学生的学习权力抢了过来,造成的结果是时间浪费了,学生也没有了真正的思考空间,哪来个性体验。课的失败,让我知道,很多时候,我们该放手时就要大胆的放手,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空间,他们才能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东西。而现实的教学中,不仅在课堂,还在学生的生活中,我们给他们的约束太多了。
学大教育
学大教育
学大教育
学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