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13 01:03:25 | 阅读: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白话文的小编为您带来的论文获奖感言4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白话文给您超卓的朋友。
4月17日至21日,我和来自湖北各地的14位同学一起,完成了北京之旅。我们并不是去玩,而是共赴考场,参加第二届中国中学生作文比赛总决赛。
我在爸爸的陪同下,先到位于武昌的《少年作家》编辑部集合。在那里,起首见到的是窦若娜。她的额较窄,脸较宽,个子不是很高,看上去比我大不了多少。我以为她是初一的,问过之后,才知道她来自咸宁,已经读初二了,范文《文章获奖感言》。她给我的最深印象就是说话很得体,并很幽默。在去北京的火车上,她对自己的校长说:“你在学校里老是板着一张脸,别人都不敢接近你。一出校门,就露出狐狸尾巴来了。”她的话,让那位姓毛的校长哭笑不得,却使同行的人乐得哈哈大笑。有时候,她说话很有见地。在人民大会堂颁奖时,我没有得到特等奖(只得了一等奖),很伤心,不知不觉中眼睛都湿润了。她对我说:“他们又不是天生的首要名,我们还有机会!”短短的一句话,让我从悲伤中觉悟过来了。我真佩服她!
另一个让我佩服的是熊琼霞,尤其是她平时文静,说话大胆,是许多人不及的地方。她一个人从鄂州来到武汉同我们汇合,既没有老师陪同,又没有家长跟随,也是很要勇气的。她还从来不说一句多余的话,除非有必要说才说。别看她平时话少,但是在正规的场合,她却能积极举手发言,而且说得非常流畅、精彩。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能说得这么好,是多么有口才啊!此外,她还有一个特点:只要有一丝希望就不放弃。那天晚上,带队的黄总让我们写第二天在颁奖大会上的发言稿,她睡着了不知道,次日知道后,就连忙写。我说:“时间不多了,写不完的。”她说:“只要还有一分钟,就有机会写完。”她终于在颁奖大会快要开始的时候写完了。
对我最有鞭策的,则是来自通山县的徐阳,因为她只比我大一个月。那天在武汉的会议室里,由于大家刚刚走到一起,黄总就让我们介绍自己,以便彼此了解。(www.baihuawen.cn)会议开始时,她还没有来。她来了之后,刚坐下,就临到她发言了。她马上站起来,从自己的姓名、爱好说起,一直说到她的学校和老师,而且讲得非常好,即形象又生动。我发现她个子很高,说话时脸有点红。会后听她的老师说,她的各门功课都很好。而我的英语成绩总是不理想,我今后一定要把英语成绩补上去!全面发展,才有把握考上一所好大学,才有更多的成功机会。从北京回到武汉时,徐阳还对我说:“高昂,下次北京再见。”她的这句话虽然很短,却显示出了她的信心。凭她的冰雪聪明,我也相信她下次还会到北京参赛。我今后一定像她一样,勇于挑战自我,使自己更有理由相信自己。
让我感到最亲切的,则是咸宁的陈威。他是高中组的学生,长得特别帅。在北京,我们同居一室。他始终像大哥哥一样照顾我,什么时候该吃饭了,什么时候该集合了,什么时候该洗澡了,经常对我提个醒。这次来北京,他带着一部照相机,是那种装胶卷的。为了帮同学们留下珍贵的纪念,他一有空就拍照。我由于年龄最小的缘故,同大家一起,毫无拘束,偶尔还做出一些搞笑的动作,没想到都被他偷拍了。黄总见他拍得多,怕给他增加经济负担,就把他拍的胶卷都要去,帮他洗。回到家后,我收到黄总寄来的一大叠照片,每一张上面的我,都是怪模怪样的,看得我自己都忍不住大笑起来。看来,陈威真把我当成了好玩的小弟弟。
孔子说过这样一句话:“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我要向这此英才看齐!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文朋诗友们:
大家好!
在这阳光明媚、红叶映霞的深秋时节,我们再一次来到临淄,来到这片处处散发着久远历史的光芒,又处处洋溢着与时俱进的现代气息的齐国故都,参加这次“齐商银行杯”百名作家临淄纪行征文颁奖活动,共沐齐文化带给我们的千年华光,共享文学带给我们的心灵慰藉。首先让我代表所有获奖作者对主办这次征文活动的淄博市旅游局、淄博市作协、临淄区文化局、临淄区文联、作协、文学现场网站以及对这次活动鼎力相助的齐商银行临淄支行致以诚挚的感谢!
古都临淄,自武王二年封太公姜尚于齐地,八百年齐都伟业恢宏,三千年历史长河浩荡。在临淄浩瀚的历史星空中,可谓群星闪烁,文化璀璨:文韬武略,安邦治国;稷下学宫,为往圣继绝学;尊贤尚能,发展商工,国强民富的灿灿齐都,小小蹴鞠,成就了今天的足球辉煌。今天,再次踏上这一方人杰地灵、钟灵毓秀的土地,心中的感受依然是那么虔诚,那么鲜活,那么深切。
历史长河,大浪淘沙,时间可以风化物质,却泯灭不了文化的光芒。临淄古都历经三千年而愈显其灿,正是其深邃的历史文化底蕴使然。不是吗?那些王陵、古车,那些出土的国宝级文物,甚至那些随处散落的残垣断瓦,无一不闪耀着迷人的历史文化魅力,无一不深深镌刻着临淄这片土地的深远和博大。
一个有着三千年历史文化的城市是厚重的,也是幸运的。同样,一篇晕染着齐文化的精魂和哲思的文学作品是昂扬睿智的,是荡涤心灵的。正是临淄这方热土散发的酽酽的历史文化气息,熏陶着、滋润着我们作者,我们这次征文,才收获了一篇篇深刻而美丽的华章,我们作者,才收获了些许心灵与历史对话的启迪与思考。
这次百名作家临淄纪行征文活动的圆满成功,得益于文学现场网站的大力策划,得益于临淄区文化局、文联、作协的热情努力,得益于齐商银行的慷慨相助。是文学的魅力,是齐文化的魅力让我们相聚在这里。在文学日渐功利化和商业化的今天,今年由文学现场网站全力策划的数次采风征文活动,无疑是给我们文学爱好者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也让我们看到了我们淄博的地域文学植根的这片土壤有多么的深厚和肥沃。为家乡立传,为故土喝彩,这是我们每一个文学爱好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最后,我用我的这次获奖散文《走读临淄》里的一句话,作为我今天获奖感言的结束语:临淄,历史的大树盘根错节,绿荫如盖。盘桓流连其下,捡一枚落叶,我要带着它前行……
谢谢大家!
很高兴能够获得第十一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奖。感谢组委会、各位评委及南方都市报。这个奖与其说是嘉奖我个人,倒不是说是在嘉奖梁庄。在这个光鲜华丽却又尘土飞扬的时代,梁庄的农民,从梁庄出发,在中国大地上迁徙、流转、离散,去寻找那“奶与蜜的流淌之地”,寻找幸福、公平和正义,宛如“出埃及记”。
但是,梁庄人却成为一种反讽的存在。他们没有找到“奶与蜜”,却在城市的边缘和阴影处挣扎、流浪,被歧视、被遗忘、被驱赶,身陷困顿。对他们而言,律法时代还远未来临。他们仍是被遗弃的子民。他们承受着这个时代最深的重压,但同时,却又那么坚韧、乐观,永远不放弃内心的渴望,不放弃对温暖、尊严、团圆和救赎的渴望。我愿意因这个重要的奖项而让更多的人去感受梁庄。我要感谢梁庄和梁庄人。我从那里得到的,将永远无以回报。
帕慕克在凝视伊斯坦布尔时,他说他的内心充满了“呼愁”(huzn)。用中文来翻译,“呼愁”或可以用“忧伤”来对应。“忧伤”,是一种集体情绪和某种共同氛围,蕴藏在这个时代的每一处废墟之中。并且,我们越是决心清除这一废墟,“忧伤”就越是清晰地存在于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每个人心中。
是的,忧伤,当奔波于大地上各个城市和城市的阴暗角落时,当看到梁庄的乡亲们时,我的'心充满忧伤,不是因为个体孤独或疲惫而产生的忧伤,而是因为那数千万人共同的命运、共同的场景和共同的凝视而产生的忧伤。忧伤不只来自于这一场景中所蕴含的深刻矛盾,制度与个人,城市与乡村等等,也来自于它逐渐成为我们这个国度最正常的风景的一部分,成为现代化追求中的代价和牺牲。它成为一种象征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中。我们按照这一象征分类、区别、排除、驱逐,并试图建构一个摒除这一切的新的自我的堡垒。
然而,如何能够真正呈现出“农民工”的生活,如何能够呈现出这一生活背后所蕴含的我们这一国度的制度逻辑、文明冲突和性格特征,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并非因为没有人描述过或关注过他们,恰恰相反,而是因为被谈论过多。大量的新闻、图片和电视不断,要么是呼天抢地的悲剧、灰尘满面的麻木,要么是挣到钱的幸福、满意和感恩,还有那在中国历史中不断闪现的“下跪”风景,仿佛这便是他们存在形象的全部。“农民工”,已经成为一个包含着诸多社会问题,歧视、不平等、对立等复杂含义的词语,它包含着一种社会成规和认知惯性,会阻碍我们去理解这一词语背后更复杂的社会结构和生命存在。
农村与城市在当代社会中的结构性矛盾被大量地简化,简化为传统与现代、贫穷与富裕、愚昧与文明的冲突,简化为一个线性的、替代的发展。我们对农村、农民和传统的想象越来越狭窄,对幸福、新生活和现代的理解力也越来越一元化。实际上,在这一思维观念下,“农民工”非但没有成为市民,没有接受到公民教育,反而更加“农民化”。
我们缺乏一种真正的自我参与进去的哀痛。哀痛,就是自我,就是历史和传统,就是在面对未来时过去的影子。用哀痛的语言来传达忧伤,那共同风景中每一生活所蕴藏的点滴忧伤。哀痛和忧伤不是为了倾诉和哭泣,而是为了对抗遗忘。
我将永远站在大地的尽头,卑微而又热忱地倾听来自故乡的、大地深处的喃喃低语。
最后,衷心感谢我的家人。尤其感谢我的父亲。《中国在梁庄》和《出梁庄记》,都有他的劳动和智慧。
我这辈子总共获过二次奖,一是前年获中国散文学会主办的新视野杯散文二等奖,再在就是去年夏天获得《小说选刊》首届国内笔会征文短篇小说三等奖。
我暗自庆幸,象我这样毫无文学禀赋只配写写新闻通讯稿件的笨蛋能获得这样的优级大奖,真是不知走了什么狗屎运,想来只能是老天爷眷顾提携使然。
可我刚接到获奖通知书的当天,网上许多地方便风云突变,比如天涯啊,猫扑啊,新浪啊什么的,一下就冒出了无量数的愤愤不平者,开始在网上叽叽渣渣地对比赛主办方的动机和操作规程进行全面的质疑、批评、指责和谩骂。而且,主办方打出的招牌越大群起而攻之者便越众,什么中国散文学会的领导红孩儿都说了,新视野征文另有主办单位,他们是要以挣钱为目的的,与我们散文学会没什么关系。什么曾经让人觉得高不可攀的《小说选刊》竟也搞起这种下三烂的征文比赛来了,以李朴为首的选刊老编们是穷疯了吧。
三人成虎,这不绝于耳的骂声,让我自惭形秽于自己的幼稚和单纯。我发誓,从今往后再也不能去凑这类征文的热闹了,连中国散文学会和中国作协的机关刊物《小说选刊》都靠不住,那全中国所有的各级各类的征文活动不就更是可以收摊歇菜、寿终正寝了吗,咱中国的事为何总这样不着调、不靠谱呢?
也许是主办方理亏,也许是众口铄金、寡不敌众,征文的反对者,在主办方被骂得禁若寒蝉了之后,便转而对我们这些容易上当受骗的参赛者开骂了。主要骂名是:有些参赛者从来就不是征文的受骗受害者,他们是主办方的同谋,他们花钱买名,各取所需,不惜代价不记成本,多多益善。
我被骂晕了头,以为自己也变成了同谋,这获奖通知书放在口袋里两星期了,获奖的光荣已变成了耻辱而羞于拿出来示人了。
学大教育
学大教育
学大教育
学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