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4 02:16:24 | 阅读: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有哪些,必背的有什么?在每次临,同学们临时抱佛脚还是有用的,下面是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必背总结,希望大家突击有。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了解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成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个基本条件:①必须是劳动产品;②必须用于交换.) 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2.理解货币的含义及本质.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所以说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的特征: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3.理解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货币之所以能充当价值尺度的职能是由于货币是商品,本身有价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用货币来表现(表示为一定的价格);要观念上的货币.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需要现实的货币.以货币为媒介进行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 4.了解货币的其他职能. 货币除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外,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货币被用来偿还债务;支付工资、利息、税款、租金等)和世界货币的职能. 5.了解纸币产生、含义、优点及发行规律. 产生:纸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含义: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不是货币,本身没有价值,其本质是价值符号.) 优点: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发行规律: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及每种面值的发行数量,但不能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也不能任意发行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发行过多,超过这个限度,会引起物价上涨,引发通货膨胀;反之,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阻碍商品流通,易导致通货紧缩. 6.了解货币流通公式、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速度) 通货膨胀: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它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出现. 7.理解信用卡的含义、功能及优点. 含义: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其中,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功能:信用卡具有存款、取款、消费、结算和查询等功能. 优点:使用信用卡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8.了解支票的含义、类型. 含义: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类型: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 9,了解外汇和汇率. 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例.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人民币(对外币的)汇率跌落,人民币贬值;反之,则说明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跌落,外币贬值,人民币(对外币的)汇率升高,人民币升值. 10.理解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11.正确理解金钱及其意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如何正确的认识和对待金钱?) (1)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 (2)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3)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正确的金钱观,指导我们理性地对待金钱,通过合乎道德与法律的正当途径挣钱,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1.理解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即供求影响价格) 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卖方市场:卖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 供过于求,价格下跌(买方市场:买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 2.理解价格与价值的关系.(即价值决定价格) 价格比较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一般情况下,商品价值量与价格成正比). 3.理解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单个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4.理解企业劳动生产率(指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企业劳动生产率,使生产商品所用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其生产的商品仍然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在竞争中就会处于有利的地位. 5.运用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分析相关问题. (1)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6.理解价格变动的影响,评述价格的变化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①价格变动会引起商品需求量的变动.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小(需求弹性小),对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大(需求弹性大).③相关商品价格变动会影响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一般来讲,当某商品价格上涨时,该商品的替代品需求量会随之增加,其互补商品需求量会随之减少.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集中表现在①调节生产规模;②劳动生产率(指个别劳动生产率);③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关注商品的使用价值,为了更好的实现商品的价值).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1.影响消费的因素. (1)根本因素: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2)主要因素: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 (3)主观因素:消费心理. 其中居民的收入对消费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消费量就越大,所以要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预期收入水平的影响.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一般说来,二者成反方向变动). 2.了解不同的消费类型. 按消费方式(交易方式)不同,可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对于那些收入稳定、对未来收入持乐观态度又没有太多积蓄的年轻人来说,贷款消费是可行的)和租赁消费. 按消费对象(产品类型)不同,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按消费目的不同,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比较基本的、比较低层次的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3.理解消费结构的含义、消费结构的变化与恩格尔系数. 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消费结构不上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被称为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消费结构改善. 4.理解不同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有从众心理的人,看到许多人在做同一件事,便不由自主地加入.消费是否应该从众,要做具体分析.盲目从众是不可取的.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有时可以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但展示个性要考虑社会的认可,还要考虑代价,为显示与众不同而过分标新立异,是不值得提倡的.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有些商品,人们拥有它的目的不在于它本身的实用价值和它所带来的乐趣,而在于“向上看齐”“人无我有”的夸耀性心理.这种消费心理是不健康的. (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消费者在选择商品的时候,往往要考虑很多因素:价格是否便宜,质量好不好,服务是否到位,功能是否齐全,操作是否简单,等等.讲究实惠,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商品,是一种理智的消费. 5.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 ——就要践行正确的原则: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不也不滞后,过于节俭不可取)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要从自己的实际需要出发进行消费,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的趋向)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的含义: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其核心是可持续消费;可概括为“5R”)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反对铺张浪费,但不限制消费,不是提倡过于节俭) 第二单元投资与创业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2.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及相互关系 3.为什么大力发展生产力 理论原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 现实原因:我国的主要矛盾决定 意义: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我国的国际地位. 4.怎样发展生产力? 一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二是劳动者素质,尊重人才,尊重劳动;三是加快科技发展,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四是深化,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 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原因是: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它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 6、国有经济的含义、作用及表现?主导作用 7、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有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8公有制经济的组成部分?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集体成分 9、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股份制的性质及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的意义?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是股份制 10、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是什么?比较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的作用是什么? 非公经济的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 1、企业的含义?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公司制 2、公司的含义,法定的公司形式及两者的比较.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3、公司的组织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公司制的优点?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管理结构 4、股东的权利义务?P38 5、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有哪些?(1)正确的经营战略;(2)形成自己的;(3)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6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营不善的企业会?被兼并或面临破产 7、劳动的意义是什么?就业的意义是什么?我国的就业形势怎样?如何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 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1)就业是民生之本(2)就业使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3)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劳动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不断在生产(4)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势严峻:解决就业问题:P42 8、为什么要维护劳动者的权益?如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P44 第六课投资的选择 1、我国居民的投资方式有哪些?分别有什么特点?储蓄存款(便捷)、股票(高风险、高收益同在)、债券(稳健)、保险(规避风险) 2、商业银行的业务有哪些?(存款业务、贷款业务、结算业务.)作用是什么?利息的计算,储蓄的种类及特点. 3、股票的含义、股票投资的收入来源(股息和红利收入;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发行股票的意义.P53 4、债券的含义,分类(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及各类债券的特点. 5、商业保险的含义、分类(人身保险、财产保险)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个人收入与分配 1、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必要性: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3、其他分配方式包括(个体劳动者按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有哪些?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 分配方式与所有制相适应:公有制(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一定有按劳分配;个体经济一定是按个体劳动者按劳动成果分配;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以按生产要素分配为主; 现代公有制经济中往往是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4、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什么?P66效率与公平既有一致性又有矛盾性. 一致性表现为:(1)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只有经济效率,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才能实现社会公平,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2)公平是效率的.只有给劳动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公平,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力,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5、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P66效率优先: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资源利用率,同时,兼顾公平: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 1、取得财政收入的渠道有哪些?税(比较主要部分)、利、债、费 2、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是什么?P69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根本)和分配政策 3、财政支出按用途分为哪些内容?经济建设支出(占首位)科教文卫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支出,债务支出.社会支出指国家财政为公民提供的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社会优抚各种费用 4、财政的作用是什么?P74-75 (1)集中力量办大事:A促进资源合理配置;B调控经济平稳运行;C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2)人民生活有:A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B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C实现收入公平分配、健全社会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 第九课征税与纳税 1、税收的特征是什么?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2、什么是增值税?征收的意义是什么? 增值税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征税对象:增值额 意义:避免重复征税,防止企业的偷漏税行为;有利于生产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3、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对象:个人所得额意义: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4纳税人与负税人关系?P70公民不一定是纳税人 5、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因此,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公民应积极行使纳税人的权利:公民要增强自己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使用. 6、四种违反税法的表现:偷税,指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规定,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欠税,拖欠税款;骗税,指纳税人用欺骗手段获得国家税收的行为;抗税,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缴纳. 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 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配置资源的两种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 2、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宏观调控不起基础性作用 3、市场如何配置资源?通过价格、供求和竞争,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4、市场交易原则?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 5、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的必要性: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具体要求: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的社会信用制度.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6、如何规范市场秩序?法律和道德(诚信)P80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每个经济活动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既依法办事,又能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同时,应该树立诚信观点,遵守市场道德.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基本标志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③国家能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内在要求) 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①市场调节不是常用的②市场经济固有的缺陷(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完全由市场调节的后果是资源浪费、经济波动、两极分化③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要求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9、宏观调控的含义、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宏观调控的三大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 10、为什么要把两只手结合起来?(1)市场调节是无形的手,宏观调控是有形的手(2)市场是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形式(3)但是市场调节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缺陷(4)所以需要把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结合起来,克服市场的弱点和缺陷,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2024年我国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小康社会经济建设方面的目标? 2、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原因?P98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危害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P98-99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解) 以人为本是本质和核心;全面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生态; 协调:五个统筹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3、经济建设怎样实现科学发展?(怎样实现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P99-100 优化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 4、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意义: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会更加卓有成效地推向前进. 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实现载体?(跨国公司) 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有利有弊利有三:推动生产力发展;资源配置效率;为各国经济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弊有二: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使两极分化更加严重;风险全球化,发展中国家面临更大的威胁 3、世贸组织的作用、基本原则(比较重要:非歧视原则).我国入世的时间:2001.12.11 4、如何评价我国入世的利与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机遇与挑战) 利有二: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调整,增强我国经济活力和竞争力. 弊有二:国际竞争与国内竞争结合一起;我国面临的经济风险增加.总体评价:入世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5、如何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基本战略;“引进来”:我国在利用外资的同时,要结合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更多地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 “走出去”: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了一个新层次.“走出去”,是指通过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 积极意义: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好了,关于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必背总结这个问题学好网雅雅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若还有更多疑问,可以点击右下角咨询哦!本文是学好网整理汇编,请勿转载,以尊重我站编辑人员劳动成果及版权。如有转载,我方将追究法律责任。若有侵权,请联系网站负责人删除。
学大教育
学大教育
学大教育
学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