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2 17:18:24 | 阅读:
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伍家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上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颁布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关于中学英语教学评价的论述及这几年高考英语试卷的分析,对我国中学英语教学评价的历史发展进行了阶段划分和分析总结。笔者梳理、总结每个阶段中学英语教学评价理论的发展状况及高考英语试题的特点,分析了我国中学英语教学评价中存在的弊端,指出其发展趋势,旨在为我国新一轮高中英语课程改变提供理论支持和历史经验教训。
关键词:高型;教学评价;学科素养
一、引言
2014年,我国启动了新一轮高中课程改变,即将出台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及新的教学评价观点。同时,我国开始了新一轮高考招生制度改变:变“3+X”模式为“3+3”模式,先行在上海、浙江等省市试点,其他省份要求在2017年开始全面实施。从2015年起,使用国内高考试卷的省份有所增加,部分高考自主命题的省份开始回归国内卷。为适应这一趋势,国内高考英语试卷做了相应的调整。首先是在题型方面作了删减和增加,其次是统一了国内卷I、卷II的试卷结构,以适应课程改变新的教学评价思想和高考招生制度改变。在这种背景下,研究高考英语试卷的发展变化,梳理中学英语教学评价的发展历程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把现代中学英语教学评价的发展分为分离式知识试试评价、综合技能试试评价、综合运用能力试试评价和学科素养试试四个阶段。新一轮高中英语课程改变提出学科素养,丰富了中学英语教学评价的内容,使中学英语教学评价迈向学科素养试试评价阶段。不同阶段高考英语命题的思路和立意不同,决定了试卷结构和题型的不同。
随着新一轮高中英语课程和高考招生制度的改变,高考试题评价的价值取向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试卷结构和题型也有较大的调整,体现了从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到问题立意;从重知识、重能力到重学科素养的转变,着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思维水平,进一步体现了高考选拔人才的标准: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良好的思维素质、批判意识和实践技能。
本文通过对上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颁布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关于中学英语教学评价的论述及高考英语试卷结构和题型的分析,梳理、总结了各个阶段中学英语教学评价的发展过程及高考英语试题的特点,分析了我国中学英语教学评价中存在的弊端,指出了其发展趋势,一为新课程改变、新高考改变提供历史经验教训,二为教师做好2016年高考英语备考复习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中学英语教学评价发展的四个阶段
上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中学英语教学评价可分为四个阶段:分离式知识试试评价阶段、综合技能试试评价阶段、综合运用能力试试阶段和学科素养试试阶段。不同阶段的思路和立意不同,试卷结构和题型也有很大的不同。
(一)分离式知识试试评价阶段
从上世纪70年代恢复高考到90年代初,我国的英语试试处在分离式的知识试试阶段,主要考查学生的基本语法知识,带有明显的语法翻译法教学的痕迹。其特点是采用分离式试题,对被试者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分别试试,试卷主要由语法分析、汉译英、动词形态等项目构成。这个阶段又可分为两个时期:1978—1985年为首要时期,1986—90年代为第二时期。
1. 首要时期
1978年我国恢复高等院校招生国内统一考试制度,高考英语试题实行国内统一命题。高考英语实行国内统一命题客观上促进了我国中学英语课程的发展,但由于当时“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中学英语课程还没有得到全面恢复,英语试试理论研究还是一片空白,因此,在命题方面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建国后至文革前的翻译、写作等题型,然后加上一些新题型。如1982年高考英语试题增加了语音知识题,1985年增加了多项选择式的完形填空(multiple-choice cloze)。总体来说,1978年到1985年这段时期,高考英语命题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命题的随意性大,属于前科学语言试试期,其主要特点是:首要,题型变化大。如1978—1981年的试题中含翻译题型,1982年后取消了翻译题,每两年之间的题型变化大。第二,考查内容主要为语法知识、翻译和阅读。第三,试题题量小。1978年高考英语试题共6个大题、56个小题,词汇量大约为1400多个。从1978年到1985年,高考英语试卷都只有一篇阅读短文,并且词汇量都很小。
2. 第二时期
1986年,我国高考英语试题命题开始引进国外教育测量学理论并在1989年在国内范围推广标准化考试,我国英语试试进入科学试试阶段。原广州外国语学院桂诗春教授在1984年倡导和参与了国内统一高考英语考试标准化改变,建立了标准化试试,经过4年的试验,于1989年开始在国内推广,我国高考英语试题进入标准化时期。其主要特点是:首要,考试内容中考查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题型逐年增多,分值增加。1986年试卷语言运用能力题占总分的60%,含有综合填空、阅读理解和补全对话等题型;1989—1993年的试卷中语言运用能力题占总分的80%。第二,题型相对稳定。从1989年头次引入书面表达和多项选择式的完形填空后,高考英语这几年考试情况逐步定型为单项选择、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等题型。第三,试题题量逐年加大。1986年试题共有7个大题、85个小题,1992年试题有5个大题、86个小题。词汇量从1986年的2792词提高到1992年的3278词。阅读短文从3篇提升到4篇,词汇量大大增加。
随着英语语言试试理论的发展,人们对英语评价功能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但当时对英语评价功能的认识仍然不全面,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如1986年《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对教学评价的论述是:
为了获取教学的反馈信息,及时改进教学方法,要定期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进行检查。不仅要进行书面检查,而且要试试听力和口语能力。要明确试试的目的和要求,并逐步实行标准化。命题覆盖面广,难易适度,针对性强(,1986)。
而1988年《义务教育英语教学大纲》未对教学评价作任何说明,1990年的《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版)》和1986年大纲的论述基本相同。
在以上论述中,教学评价使用的是“检查”,检查的对象仅仅是学生,检查的内容是“基础知识”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而“检查”的目的是为教学提供反馈信息,没有提及评价对学生学习的诊断和激励等功能。这说明当时对教学评价功能的认识还处在初级阶段。英语教学评价表现为理论研究相对落后,教学评价手段单一,注重教学结果的评价,忽视教学过程。
(二)综合技能试试评价阶段
20世纪90年代,我国中学英语试试开始进入综合技能试试阶段,以考查知识的运用为主,多采用综合性试题。
1993年,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变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分析了我国教育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提出:“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逐步改变和完善考试制度”,成为指导我国中学英语教学评价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同年,颁布了新的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提出了“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目标,确立了语言学习与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方针。1994年,我国进行了“3+X”的高考制度改变,英语总分从100分提高到150分,同时,交际语言试试理论传入我国,影响不断扩大。在这种背景下,中考和高考英语语言试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变,中学英语语言试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其主要特点是:首要,吸收了交际语言试试理论的一些观点,根据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注重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对能力的考查,形成了“突出语篇,强调运用,注重实际”的试试原则。第二,考试内容以考查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主,突出了运用能力和语篇知识的考查。第三,题型逐步稳定在语音、单词拼写、单项选择、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短文改错、补全对话和书面表达上。1995年的高考英语试卷中出现了阅读、完形填空、写作等语言运用类项目,并占总分的67%,1996年的高考英语试卷增加了补全对话项目,加强了对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第四,题量加大。1993年有5大题,86小题,1996年有6大题,101小题,词汇量从1993年的3063个词汇提高到1998年的3497个词。阅读文章从1995年增加至5篇,深层理解题目增多。
随着英语语言试试的改变和发展,人们对英语教学评价的功能有了更深的认识,对英语教学评价的功能认识更全面。
如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对教学评价的论述是:
考试和考查是检查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应合理使用。除日努力学习查外,还有阶段考试和结业考试。日努力学习查、阶段考试和结业考试后,应做讲评,以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1992)。
语言知识是为言语能力服务的,因此,考试、考查内容应单项和综合相结合,注意考查学生为交际而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考试、考查既要有笔试,也要有口试和听力试试。
1993年《全日制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初审稿)》对教学评价的论述为:
考试和考查是检查学生学习成绩和获取教学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改进教学的有效手段。组织考试和考查时,既要考查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又要考查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试试的形式要包括笔试和口试或听力试试(,1993)。
1996年《全日制普通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供试验用)》基本保留了1993年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关于教学评价的内容,更强调要考查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从以上这几个教学大纲对教学评价的论述来看,首先,“检查”被改换为“考查”和“考试”,并作了区分:“考查”主要是指“平努力学习查”和“课堂试试”;考试则分为“阶段考试”及“结业考试”,要求考查、考试后要进行讲评,评价对象除了学生,加上了“教师教学”,考试内容除了基础知识外,加上了能力的内容。1996年的大纲更是着重强调了交际的能力的考查,并强调口试和听力试试,教学评价的项目增加,手段逐渐多样化。
(三)综合运用能力试试阶段
从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随着《英语课程标准》的出台,我国中学英语试试向着第三代语言试试即综合运用能力试试阶段迈进,主要采用交际性试题,既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考查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我国进行了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变运动。1999年1月13日,国务院批转了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要努力学习就会有回报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精神,改变课程体系和评价制度,2000年初步形成现代化基础教育课程框架和课程标准,改变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推行新的评价制度。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该《决定》对考试进行了明确说明:加快改变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改变“一次考试定终身”的状况。改变高考制度是推进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按照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和扩大高等学校自主权的原则,积极推进高考制度改变。进行每年举办两次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试点。高考科目设置和内容改变进一步突出对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2001年5月29日,国务院国发21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变与发展的决定》要求:建立并进一步完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考试评价制度和招生选拔制度;改变考试内容和方法。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国英语教学评价制度进行了较大的改变,英语语言试试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很大的发展,英语语言试试进入综合运用能力试试阶段。其主要特点是:首要,进一步完善“突出语篇,强调运用,注重实际”的试试原则,注重对学科能力和学科素质的考查,注重创新思维的考查,更加突出语言使用的实践性、交际性。第二,考试内容注重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查,降低了对语言知识的要求,突出对处理、加工新信息等思维能力的考查力度。第三,对题型进行了增添和删改。2001年,国内高考英语试卷加入了听力试题,按20分和30分各设计了一套试题,听力分数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行决定是否计入总分。但当年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把听力分数计入了总分。从2002年起,听力部分设计为30分,统一计入高考总分。听力题型的出现,取代了过去的单词辨音题型。部分省份删除了短文改错题型,增加了对书面表达的要求。第四,题量从2000年起稳定在4个部分、86道小题上,词汇量从1999年的3000多个词汇增加到2001年的6000多个词汇。阅读文章稳定在5篇短文,20道小题上,文章词汇量变化不大,一般维持在2000到2400之间。
随着英语语言试试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中学英语教学评价提出全新的观念。如,2000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和《全日制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对教学评价的论述含义基本一致,《全日制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中对教学评价的论述是:
教学评价是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监控并对教学做出准确导向的必要手段。教学评价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促进英语教育教学的发展为目的。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多种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教学中应重视形成性评价对学生英语学习的激励作用……。
终结性评价应侧重对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进行考查。考试是终结性评价的主要手段和形式。考试形式要包括听力试试、笔试和口试(,2000)。
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八条教学评价原则:
①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②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③注意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④注重评价结果对教学的反馈作用;⑤终结性评价要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⑥注意3~6年级英语教学评价的特殊性;⑦注意处理教学与评价的关系;⑧各级别的评价要以课程目标为依据(,2001:37-39)。
我们可以看出,这段时期各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对教学评价都进行了详尽的论述,“考试”、“考查”改为了“教学评价”。这一改变体现了教学观念的变化,扩大了评价与试试的内涵,明确了教学评价反馈、监控、导向的功能,以及对学生、教师、教学的作用;提出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以及它们对学生发展的不同功能。评价对象除了学生、教师,还加上了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的能力以及表现出来的发展潜能,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四)学科素养试试阶段
2014年,国家开始了新一轮高中新课程改变,将颁布新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我国中学英语试试从综合运用能力试试阶段向学科素养试试阶段过渡。高考科目由“3+X”模式变为为“3+3”模式,并要求从2015年起,增加使用国内卷的省份。同时,国内高考英语卷也做了相应的调整。首先是在题型上,删除了一些旧题型,增加了新题型。其次是统一了国内卷的试卷结构。统一后的国内高考英语试卷分为四大板块、六大题型。首要板块为听力;第二板块为阅读理解,包含四选一和七选五形式;第三板块为语言知识应用,包含完形填空和语篇型语法填空;第四板块为写作,包含短文改错和书面表达。其中,阅读理解中的七选五和语篇型语法填空题是2014年开始采用的。短文改错取消了“每行一错”说法,直接以语篇为单位进行考查,提出了内容包括词汇量、语法及功能等项目语言知识考查要求。考查内容包括了7个语音项目、24个语法项目、68个功能意念项目、24个话题项目及词汇表。在词汇方面,试卷明确要求考生能使用约3500个单词,并运用这些词语进行理解和表达。在语法方面,要求考生能理解语法形式的表意功能并能正确运用,对较复杂的语言现象有一定的归纳和分析能力。
试卷结构、题型的变化体现新的思路:(1)进一步淡化单纯语法知识的考查;(2)更加突出考查学生语用知识和情景的理解能力;(3)突出考查学生对语篇逻辑结构的掌握;(4)对学生信息处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试卷对学生明确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根据笔者了解,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四个核心素养和“听、说、看、读、写”五种技能,进一步强调语言试试从“分离式”向“综合式”的转化。要突出语篇,强调“语篇概念,突出语篇结构,理清语篇逻辑”,加大主观题量,减少客观题型。要着重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要求:(1)注重思想品德的考查;(2)注重语言知识体系的考查;(3)注重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4)注重语言学习策略能力的考查;(5)注重跨文化意识能力的考查;(6)注重思维能力的考查,实现考试内容“学术性与课程标准”的整合。学科素养的提出,丰富了中学英语教学评价的内容,中学英语教学评价也从“综合运用能力试试阶段”向“学科素养试试阶段”迈进。
三、中学英语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我国英语教学评价的发展,一直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教学评价方式单一,重结果,轻过程;二是对语言试试理论研究不够,造成试试对英语教学的负面反拨作用太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要,一考定终身。高考以学生最后一次考试的成绩决定他们的前程和命运,造成了人们不注重教学过程本身,而只关心最后的结果。第二,考试类型误用。所有考试一概向高考选拔性试试看齐,缺乏教学中应有的进展试试、成绩试试、水平试试和学能试试等类型的试试,只注重了考试的选拔功能,忽视了试试促进学习、报告进步、反馈信息、激发动机等其他功能,造成考试与教学之间的不协调。第三,试题中客观题比重太大。为了考试的公平、公正,以及顾及到考试的成本,采用标准化试题,标准化试题中选择题占的比重太大,在高考中占到75%左右,无法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第四,评估方式单一。试试成为外语教学评估的惟一手段。特别是过分注重终结性试试的结果,造成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的教、学目标的错位,以及评估的片面性和局限性。第五,高考试题的变化太慢。高考试题将近30年没有大的变化。这就造成教学仅仅围绕着几种题型来进行,限制了教师的创作力和想象力,禁锢了师生的思维。这些弊端给中学英语教学带来的是:舞弊、“题海”战术、以“考”代“教”,“教”“考”分离、无节制的补习,以至于招来对英语教育“费时低效”“英语过热”的诟病和指责,以至于被要求退出高考科目,严重影响了我国英语教育的发展和英语的学科地位。
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外语教育界的、学者积极探索解决之道。在几轮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变中,积极推动中学英语教学评价改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我国中学英语评价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趋势:首要,评价功能的拓展。从仅仅为教学提供反馈信息的功能,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诊断和激励学生学习等功能的拓展,明确了教学评价反馈、监控、导向的功能。第二,评价对象的多元化。从仅仅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到对教师教学以及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评价。第三,评价内容的补充。从仅仅对学生语言知识的掌握,到语言能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内容进行评价。特别是学科素养的提出,丰富了评价内容。第四,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从单一的、终结性的评价方式,到多层次、多类型,注重过程的评价体系。第五,评价主体的转化。从目标取向的评价到过程取向的评价再到主体取向的评价,教师和学生都被认为是评价的主体。随着评价思想的转变,立意也从知识取向、“双基”取向、能力取向到学科素养多元化取向,重视学科的基础性、学科的核心素养及学科的育人价值。中学英语教学评价坚持以能力试试为主导,以现实问题立意,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思维水平。
四、结语
随着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几次改变,我国中学英语教学评价也有较大的变革,理论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高考英语试题的结构、题型也有所发展。但总的来看,中学英语教学评价的发展明显滞后于课程其他因素的发展,阻碍了英语课程改变的进程。笔者认为,在教育改变中,观念更新是前提,教师队伍是关键,教学评价是导向。在课程改变中,教学评价的改变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教学评价机制不改变,那么,课程其他方面的任何改变都是徒劳的。因此,英语教学界应该抓住高中新课程改变和高考招生制度改变的契机,积极促进中学英语教学评价改变,提高高考英语命题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使之更好地为国家选拔人才,促进外语教育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 . 全日制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2] .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3] . 全日制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初审稿)[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4] . 全日制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5] .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Wu Jiawen
Abstract: Based on the exposition about English teaching evaluation to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he teaching syllabus or curriculum standards issued since the 1970s as well as the analysis to English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the article divides 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evaluation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to four stages: separable knowledge test and evaluation, integrated skill test and evaluation, test and evaluation to English integrated applied abilities and test and evaluation to disciplinary quality. Presenting and conclud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ies on English teaching evaluation to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on each stag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English Entrance Examination, this article aim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historical experience and lessons in the new course reform of senior high school by analyzing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current teaching evaluation in our country to make the development trend much clearer.
Key words: English examination; teaching evaluation; subject accomplishment
(本文头次发表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6年第1期)
学大教育
学大教育
学大教育
学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