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7 22:28:27 | 阅读:
1、母亲为逃避惩罚让女儿高速下车步行近日,浙江金华民警在高速出口检查时,收费站工作人员带来一名女孩,称其从匝道一路走下来。该女孩说,一旁正接受检查的车是她妈妈的,妈妈让她下车步行,一会来接她。经检查,该车刚好超员1人。民警对驾驶员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并给予其驾驶证记3分,罚款100元的处罚。
2、拍婚纱照吵架男子将女友丢在服务区近日,长沙一对新人来新疆旅游,准新娘被准未婚夫丢在服务区,只能向民警求助。据了解,这对新人是专程从湖南过来拍婚纱照的,顺便在天池旅游,因为抽烟的问题两人发生矛盾,准新郎将准新娘丢在高速服务区。经民警调解,这对准新人重归于好。
4、95岁老教师希望来世继续教书育人“我仅此的希望是,我的最后一口气,是在三尺讲台上呼出去的!”95岁退休教师叶连平,已连续22年为农村孩子补习英语。叶老师说,自己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萤火虫,下一辈子还当老师。
5、渝警骁骑雨中以身为盾挡冰雹近日,重庆巫溪县突下冰雹。正在逍遥广场执勤的两位骁骑顶着冰雹,取下自己的头盔戴在受困群众头上,用身体当“盾牌”护送群众安全转移。
6、特朗普2024大选受美国年轻人力挺24日,针对美国年轻人进行的簇新民调显示,在2024年可能代表共和党竞选总统的人选之中,前总统特朗普获得压倒性支持,高达78.7%的受访者支持特朗普,还有19%的人支持佛罗里达州州长德桑蒂斯,其他人支持率不足1%。
7、英赴法口岸连日严重拥堵英国媒体报道,目前等待过境前往法国的车辆拥堵在路上,绵延数公里,英国指责法国边检人力不足造成拥堵。法国方面予以否认,称英国“脱欧”导致过境检查耗时拖长,敦促英方改善口岸硬件设施。
8.巴基斯坦拉沙卡伊特别经济区5月28日举行开工仪式,标志着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下实施的首先产业园区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9.正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第七十四届世界卫生大会上,多个国家感谢中国通过捐赠疫苗、派遣、转让技术等方式援助本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10.世界卫生组织5月28日再次呼吁,新冠病毒溯源研究应“去政治化”,让科学家们基于可靠证据专注于研究,否则溯源工作就不可能提供全世界所需要的答案。
行程卡“星号”被取消,精准防控更人性
6月29日,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发布公告称,为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支撑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方便广大用户出行,即日起取消通信行程卡“星号”标记。在该消息发布半小时后,平台机票搜索量在30分钟内上升60%,酒店搜索量翻番,火车票搜索量上涨最多达到1.5倍。从“宅”的状态中走出来,重新找回“说走就走”的节奏,取消行程卡“星号”之后的旅程,显然已摆进不少人的计划之中。
作为技术抗疫的一种手段,行程卡里的“星号”是大数据的一种反馈,也是很多地方疫情防控的参考指标之一。事实上,行程卡里的“”星号标记,表示过往14天行程中存在包含中高风险地区的城市,并不表示用户到访过这些城市里有疫情的地区,这就难免影响防疫的精准性。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语境下,“星号”可以作为政策举措执行的指标之一,但实际上却成为某些地方防控的“最主要依据”——不管是高低中风险区,但凡行程卡里有“星号”一律劝返或者集中隔离。这种“一刀切”和“层层加码”给公众的日常生活和出行带来了不少困扰。疫情精准防控是一道考验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必答题,要掌握主动权,还需要把工作做得更细致、执行落得更具体。取消行程卡里的“星号”,就有此番题中之义。
首先要厘清一个大前提,就是行程卡“星号”被取消,并不意味着疫情防控就能松下劲、喘口气。恰恰相反,疫情防控相关政策的制定,都是在“动态”框架之中进行的符合实际情况的调整。从操作上看,星号“”和用户个人健康状况无关,仅作为包含中高风险地区城市的提示标志,方便管理人员查验。如果过度执着于一个较为宽泛的指标,则可能扭曲精准防控的要求。相比较而言,“红黄绿码”更能精准地对相关人群予以识别,比之星号也更有可操作性。取消“星号”是为了把资源和力量集中在更需要的地方。
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依“时”“势”而动,而非一成不变、率由旧章。不久前,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组织修订形成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正式发布。其中,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隔离管控时间从“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天居家健康监测”;密接的密接管控措施从“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
隔离管控时间的减法,是疫情科学防控的加法——压紧压实防控责任,落小落细防控措施,牢牢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的底线……这些举措都旨在以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它们亦证明了“科学精准”才是我们的制胜法宝。
“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掷地有声的话语,揭示了“科学精准”和“动态清零”的同等重要性。隔离管控时间的调整,和行程卡“星号”被取消一样,都是基于疫情防控的精准性要求,也都是剑有所指:疫情防控呈现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的特点,我们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充分准备,至于如何打好持久战,就要算一笔更大的经济账、民生账和社会账,就需要指定灵活应变的“战术”,更需要慎终如始的执行。
(一)神舟十三号重回地球
4月16日9时56分,在太空遨游半年的神舟十三号飞船在东风着陆场平安降落,太空“出差”的3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安全顺利出舱,重回地球怀抱。
评论视角:
航天精神,薪火相传。从我国发射首要颗载人航天飞行器开始,至今已过19个年头,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三号的飞跃,却不仅仅在于这19春秋,随着航天员在太空中完成的任务越来越多,停留的时间越来越长,我国航天探索方面的技术也日渐发展,而这背后,是一代又一代,位航天人的坚守和信念。
突破之行,敢为人先。此次神舟十三号六个月的航行任务中,三位航天员实现了多个头次,不断刷新中国航天的新纪录,也展现出了中国航天技术的新高度。例如头次验证径向交会对接技术、头次考核并验证了空间站任务航天员长期驻留的能力、头次利用空间站机械臂操作大型在轨飞行器进行转位实验等,王亚平更是成为了首位在太空中进行舱外活动的中国女性。这无疑凸显了中国航天勇于尝试,敢为人先的精神。
金句节选:
从“飞船时代”进入“空间站时代”,记录着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进步,也反映出中国走出了一条科技自立自强的发展之路。30年前的载人航天“三步走”规划,立足自身条件,不和当前不一样、不浮躁,照顾国情,考量当时科技实力,也对未来发展趋势有所前瞻。30年后空间站的即将建成则为“三步走”发展战略画上圆满句号。有评论诙谐地说“只有中国航天把自己做的‘PPT’实现了”,这至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正是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执着之心,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如此长周期的重大航天计划最终抵达了自己的收获季,不负梦想,不负时代。
建造空间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将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作出开拓性贡献。作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标志,中国空间站建成后将成为一个国家太空实验室,通过珍贵的太空资源致力于科学发现、服务人类科学事业。当然,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仍面临着艰巨挑战,新时代中国航天事业还需要不断开拓和登攀高峰,在浩瀚无比的星空,探索更是永无止境。和梦想同行,与创新为伴,争做奋斗者、攀登者,我们就能更好走向未来。
北京冬奥会
2022年2月4日至2月20日,第二十四届奥林匹克冬季奥运会在北京举行,此次冬奥会中我国共斩获15枚奖牌,获得9金4银2铜的努力学习就会有回报,奖牌总数排的状况第三。作为东道主,此次冬奥会期间的热点新闻,充分地向世界体现了我国的大国风范。
评论视角:
民族自信,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金牌。此次冬奥会中,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民众对于金牌的关注度和热度并不像前几年那样高,哪怕我们的成绩史前无例的好,这其实恰恰表明了,在过去这几年中,我国的民族自信已经充分建立,在这样的大型赛事中,民众对于竞技体育的态度,已经从”渴望金牌“转化成“观赏比赛”,更体现出如今,我们的自信心和广阔的大国胸怀,已经远远不局限于小小的金牌。
老将不死,薪火相传的精神。在本次冬奥会很多项目里,我们都看到了新老运动员之间精神的传承,例如武大靖、王蒙等,在比赛当中,一代又一代奥运健儿,不断进步的是实力和技巧,不变的是对胜利的决心和竞技体育精神的体现。
中国以冰雪为介,和世界对话。这次冬奥会不论是场馆的搭建,还是后勤工作的表现,都让世界了解到一个全新的、现代化的中国,是一次很成功的对外传播,一次很到位的文化输出。冬奥村里全自动食堂、应有尽有的菜式、丰富新鲜的水果、以及舒适智能的房间,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憨态可掬的熊猫“冰墩墩”......这些都让各国运动员逐渐改变对中国的刻板印象,感受到一个崭新的、强大的中国。
金句节选:
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党和国家的一件大事,同时也是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通过北京冬奥盛会,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展现阳光、富强、开放、充满希望的国家形象,有助于为我国改变发展稳定营造有利的内外部舆论环境。正因此,我们不仅要办好盛会,也要以受众听得懂、听得进、听得明白的方式,讲好中国再次与奥林匹克结缘的动人故事。
学大教育
学大教育
学大教育
学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