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3 23:41:00 | 阅读:
部分考研人很关心考研歧视问题,经常询问学长学姐某某高校会不会有歧视问题。那么,考研到底有没有歧视呢?
从经验角度来谈,每年报考学校的学生中,大批都是来自非高校,而最终被录取的,也大批属于"名不见经传"一类。这在每一个985学校都是适用的。严格意义上说,关注考研歧视终究是对自己本科出身的不自信。不过也不于担忧,考研的最终还是按照分数来的,根据初试和复试的加权比重得出的总得分,再依据这个得分来排的状况,对绝大部分同学来说都是非常公平公正的。
关于歧视的看法,其实本身取决于你如何看待歧视。度娘说,歧视即:人对人就某个缺陷、缺点、能力、出身以不平等的眼光对待,使之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
最适合的办法就是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假如你是一个某985高校的导师,面对初试成绩一样,一个211来的和一个普通二本过来的,你会选哪个?毫无疑问,正常人会选择211来的。这算不算歧视?
不算,事实上,你的本科学历,也就是首学历,本身就是你的个人的一部分,这一部分已经融入到你身上,成为你的标签。有些人总觉得别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二本三本的学生,却从来没从自身来考虑,你凭什么不让自己做的好一点。大部分导师,都会给你一个相对公平的机会。如果你是差学校过来的,就请拿出你的能力来证明。
原因不在于歧视,在于自己,因为研究生招生是笔试加面试的综合权衡,初试好,但是面试并没有表现出老师想要的科研、学术能力,或者英语复试太烂都会造成落榜。
导师选择学生也是,希望自己带的学生是优秀的,所以也会挑学生。因此,我们只要把自己变的更优秀,我们现在担心的问题,都将不再是问题。
任何一场考试对人才的遴选,都会充斥着大量的偶然因素。有人偶然高了分数线几分从而过了初试,有人偶然差了那么几分,从而遭残忍的淘汰。
从必然因素看,导致失败的众多因素中,是否也有一些可能是自身在备考的过程会遇到的?如果你自身不曾发觉,听之任之,那你是否也容易重蹈覆辙?相反地,看到了别人尝试过的方法不合适,走过的路不正确,而你及时调整了自己的方法和套路,是否就可以在这一点上避免犯同样的错误、走同样的弯路呢?
学大教育
学大教育
学大教育
学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