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网
搜索

高中一年级必须背诵什么化学方程?

学大教育
来源:学大教育

2023-08-24 21:09:10 | 阅读:

进入 >

最近,很多学生都在问,高中一年级必须背诵什么化学方程?小编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必背化学方程式有哪些

高一需要背的化学方程

(一)

1、 硅与氟反应:Si + 2F2 = SiF4

2、 硅与氢氟酸反应:Si+4HF = SiF4+2H2

3、 硅与氢氧化钠溶液:Si + 2NaOH + H2O = Na2SiO3 +2H2

4、 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iO2 + 4HF = SiF4 + 2H2O

5、 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O2 + 2NaOH = Na2SiO3 + H2O

6、 二氧化硅与氧化钙发生高温反应:二氧化硅 + CaO高温 CaSiO3

7、 硅酸钠与盐酸反应:Na2SiO3 + 2HCl = 2NaCl + H2SiO3

8、 少量二氧化碳进入硅酸钠溶液: Na2SiO3 + CO2 + H2O = Na2CO3 + H2SiO3

9、在硅酸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二氧化碳:Na2SiO3 + 2CO2 + 2H2O = 2NaHCO3 + H2SiO3 10、二氧化硅和碳酸钠固体:SiO2+Na2CO3 高温 Na2SiO3+CO2

11、制备粗硅:SiO2 + 2C 高温电炉 Si + 2CO

(石英砂)(焦炭) (粗硅)

12、将粗硅转化为纯硅:Si(粗) + 2Cl2 △ SiCl4 SiCl4 + 2H2 高温Si(纯)+ 4HCl

(二)

1、硫酸根离子检验: BaCl2 + Na2SO4 = BaSO4+ 2NaCl

2、碳酸根离子检测: 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4、木炭还原氧化铜: 2CuO + C 高温 2Cu + CO2

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

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

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2 △ Na2O2

钠与氧气反应:4Na + O2 = 2Na2O

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 + 2H2O = 4NaOH + O2

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10、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

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2O(g) = F3O4 + 4H2

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

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 + H2O = Ca(OH)2

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

16、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17、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3 + 3NaOH = Fe(OH)3+ 3NaCl

18、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so4 + 2NaOH = Fe(OH)2+ Na2SO4

19、氢氧化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4Fe(OH)2 + 2H2O + O2 = 4Fe(OH)3

20、氢氧化铁加热分解:2Fee(OH)3 △ Fe2O3 + 3H2O

(三)

1. 新切的钠有银白色的光泽,但很快就变暗了;方程式:4Na+O2=2Na2O;该产品不稳定。当钠在空气中燃烧时,它会发出黄色的火焰;同时,它会产生淡黄色的固体。方程式:点燃2Na+O2==== Na2o2。锂燃烧方程:4Li+O2点燃==== 2Li2O;钾燃烧方法:K+O2点燃==== KO2。

2. 钠和氧气在不点火的情况下反应平稳,硫的化学性质不如氧气活泼,钠颗粒与硫粉混合时爆炸,方程式:2Na+S=Na2S

3. 钠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后,酚酞滴水变红,方程式:2Na+2H2O=2NaOH+H2;钾与水的反应更加剧烈,甚至爆炸,为了安全起见,经常在小烧杯上盖上一块小玻璃。

4. 过氧化钠粉末用脱脂棉包裹,①滴几滴水,脱脂棉燃烧;方程式:2Na2o2+2H2o=4NaoH+O2o;②用玻璃管吹气,脱脂棉也燃烧;相关方程:2Na2o2+2CO2=2Na2CO3+O2;这两种反应都是放热反应,使脱脂棉达到火点。在过氧化钠与水或CO2反应产生O2的两种反应中,产生1mol 所需Na2o2的物质量为2mol,所需H2O或CO2的物质量为2mol。

5. 纯碱的化学方法是Na2CO3 ,它没有结晶水,也被称为苏打水。碳酸钠晶体化学是Na2CO310H2O,在空气中不稳定,容易失去结晶水,风化,最终产品为粉末,称为无水碳酸钠。空气中暴露的钠、氧化钠、过氧化钠、氢氧化钠等最终产品是无水碳酸钠。

6.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固体物质都能与盐酸反应释放气体,相关离子方法分别为:CO32-+2H+=H2O+CO2;HCO3-+H+=H2O+CO2;其中,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较快;如果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质量相同,碳酸钠主要用于完全反应时消耗的盐酸。

高考蝶变图_3.jpg

淘宝搜索最适合高考学生的书《蝴蝶变》

7. 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较差,在加热过程中分解,方程为:2NaHCO3=Na2CO3+H2O+CO2 。在此分解反应中,每42g CO2气体5.6.NaHCO3发生分解L。在这种分解反应中,一种物质产生三种物质,

(1)高锰酸钾分解:

2KMnO4△==== K2Mno4+Mno2+O2

(2)碳酸铵或碳酸氢铵分解:

(NH4)2CO3△==== 2NH3+H2O+CO2

8. 去除碳酸钠固体中少量NaHCO3的方法是加热;去除碳酸氢钠溶液中少量Na2CO3溶液的方法是:

Na2CO3+CO2+H2进入足量CO2气体O=2NaHCO3 。

9. 从NaOH溶液中获得纯Na2CO3溶液的方法是将NaOH溶液分为二等份,一个进入足够的CO2,使其全部成为NaHCO3;然后在这个溶液中加入另一个NaOH溶液,摇匀。两种方法分别是:NaOH+CO2=NaHCO3;

NaHCO3+NaOH=Na2CO3+H2O

10. 在稀释的碳酸钠溶液中加入几滴稀盐酸,离子方程为H+CO32-=HCO3-。

11.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滴入澄清石灰水中,反应离子方程分别为:

Co32-+Ca2+Caco3;

HCO3-+Ca2++OH-=CaCO3+H2O 。

Na2CO3是两种溶液中仅此的 Cacl2溶液可以白色沉淀,离子方程为:CO32-+Ca2+=Caco3。

小编:高中努力学习必备的化学方程有哪些?

如何快速提高化学成绩?

不要死记化学公式。如果你死记硬背,你就没有足够的时间。记住主离子的颜色和反应现象。用现象联系化学公式。在这种情况下,有很多步骤可以忽略记忆。因为初中和高中的化学公式不多,所以不需要死记硬背。记忆现象也可以帮助你解决推断问题。建议对化学公式进行分类,如中和、氧化还原、电池(虽然都是氧化还原)等。

然后就是彻底记住化合价(这个没办法,用公式,公式没有强制记忆,反正也不多)

然后就是多练习配平。

写下一些常用的相对分子量,比如CaCO3是100,NaOH是40,硫酸是98,这样做的时候可以省事。

在处理选择题时,尽量在5分内完成基础知识常识,追求100%的正确率(因为选择题不难做,70%是基础知识,而且一般都是巧妙的,不需要计算一堆东西)

高一如何学好化学?

1、你必须背诵课本上的知识。化学是一门文科性质很强的科学。记忆在化学中起着最明显的作用。不记得,注定考试不及格!因为化学类似于英语,有些人甚至不能问为什么。有很多知识可以知道,不能探究为什么,只能记住。甚至很多老师都同意化学和英语的相似性。说“化学是第二门外语”,化学分子相当于英语单词,化学方程是英语句子,每一个小化学计算问题都是英语的阅读理解。事实上,化学成绩优异的人必须准确记住每种物质的典型物理和化学性质,并能成功地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理解和记住常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基本的实验操作。

成绩一直徘徊在60-70分,甚至担心通过考试的“穷学生”,在记忆中一定有问题。然而,仅仅依靠记忆也很难通过考试!因为化学毕竟是一门科学,如果你理解了一些知识,就没有必要刻意死记硬背。如果你不理解一些知识,你就记不住了。即使你写下来,给你一点改变,改变数据,你仍然不会。

2、找本书,专门记录自己不能做的事情,以备平时复习,在考试前记忆。问你一个问题:明天就要考化学了,今天你还想再复习一遍化学,你复习什么?顺便说一句,只要看看你的不本。俗话说:“考场一分钟,平时十年功!"""处处留心,处处学习。"""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考前复习,当然要复习自己平时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和不清楚的地方,这些都应该在你的小本子里!

3、把平时做过的题分类做标记。在备考之前,要注意前面的教训,防止“一错再错”,这和“小书”的作用是一样的。就是不用再抄了,节省时间,多做其他题。

4、及时总结。有些学生不知道如何总结。事实上,你很容易理解。例如,在氧气部分,我们可以大致总结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使用等。在未来,每个气体都将遵循这种模式。这样,每天总结,记忆就好。牢牢记住知识点。

编辑:布尔
温馨提示:免费领取0元试听课!满意在报名!
中小学辅导
查看更多 >
猜你喜欢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