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5 10:38:00 | 阅读:
这是一篇散文,写的是“我“三次去孙犁老师家的经历。这篇文章写出了孙犁老师的质朴、勤劳的性格和珍惜东西、平易近人且珍重劳动尊严的优秀品质。
这是一篇我非常喜欢的文章,我读了又读,爱不释手:
首先原因是这篇文章很适合赏析:作者头次见到孙犁老师的时候,他在捡黄豆,那份亲手操持家务的质朴给作者一种很强烈的亲切感。第二次见到孙犁老师,他正和他家的保姆糊窗缝,亲力亲为的热情使作者除了继续延续他的朴实之外更窥见了孙犁老师年老却洋溢着的活力与激情。第三次作者见到孙犁老师,孙犁老师似乎在写作,但见到作者这个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小辈,却与我攀谈了起来,这使作者看到了他的平易近人,质朴与热情。三次见面,虽然都几乎是平平淡淡,少了矛盾冲突或惊心动魄的情节,但是在平实的叙事中,却将孙犁老师的性格在质朴的基调上增添了活力、热情、平易近人的色彩。
第二个原因是文章的两个自然段写对孙犁老师喜欢戴套袖的探究,那份入木三分的剖析,不仅仅是对孙犁老师思想本源的探究,也是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感悟。只有自己经历了人生的喜怒哀乐,经历了生活的的洗礼,静下心来反思,才能沉淀出如此精彩而又厚重的言语。与其说是对孙犁老师的灵魂解读,不如说是作者自己对自己的心灵拷问。
第三个原因是《套袖》这篇文章有很多次描写了孙犁老师戴着袖套的细节,这样反复出现的细节,非但不会让读者感到重复。相反,更让读者对套袖这个细节印象深刻。结合孙犁当时在中国文坛上的地位,自然而然,对孙犁老师产生一种质朴的亲近感。日常生活点滴的描写中,作者不动声色地赞美了他的高尚品质。不着一字的评价,就使孙犁老师的形象深入进读者的内心。于平淡中见功力。
文学老师铁凝写的《套袖》也让我深刻地认知到了自己的缺点——喜欢价值高、外表漂亮的东西。从现在开始,我要求自己慢慢改正这个缺点,以朴素为美,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毕竟内在美远胜于外表美。
学大教育
学大教育
学大教育
学大教育